文明单位
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研究项目推进会举行
2019年5月16日上午,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研究”——暨上海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推进会在闵行区北桥中心小学顺利开展。相关领导、教研员、市德育实训基地的学员、协同研究项目组成员以及各区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骨干教师近16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闵行区教育学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玉兰老师主持。
北桥中心小学教师姜英执教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学习有方法》第一教时。她围绕着“勤奋钻研的品质”这一核心素养,通过学生 “再编绘本故事”、“九九乘法表”学习反思与评价、“算二十四点”数学活动中的表现性活动等教学环节,针对“知道动手动脑能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能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好方法;能主动分享自己学得好的秘密。”这些学习目标充分展开教学和评价。
北桥中心小学教师黄琦执教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学习有方法》第二教时。她在姜英老师第一教时“勤奋钻研的品质”这一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围绕“合作分享的能力”这一核心素养来展开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分享妙招,学会选择”、“现场展示,合作体验”、“榜样示范,学以致用”的表现性活动,围绕“分享自己的学习好方法;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做到互帮互助。”这些学习目标进行教学与评价。
微视频“优化单元整体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要求”,从数据和课例的角度回顾了小学《道德与法制》单元整体设计的四个阶段、五条线研究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单元整体设计在不断研究优化中促成长,载收获,存喜悦。上海市《道德与法治》协同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秦红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从工作基础、工作背景、项目研究目的展开汇报,就研究的主要策略、创新指出、组织架构展开了阐述。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相关研究,提出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项目的研究中关注热点,攻坚克难。
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龚耀昌在致辞中说:闵行的发展,就得益于这一次一次的活动,以及各方专家,领导的指导。他提出两点思考: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研究,内涵重要、地位重要,学科的建设有热点,学业评价难度大,有价值。期望相关项目研究框架能高位,对学科的教学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晓敏充分肯定了两堂课:基于学科,凸显学科特点;单元整体分析,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适切;从学情视角出发,寻找学生“最近生长区”组织教学。同时她指出:两节课充分关注了四个“是否”:课堂的价值在于学生是否有改变;课堂是否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学习科学是否揭示了学习本质;教学与评价是否融为一体。
市特级校长联谊会秘书长方培君指出学科育人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点。需要教师有钻研的精神;需要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品格的培养;需要指向评价的四个层次、四个水平。
市电教馆副馆长潘丽芳说通过技术支持学习结果的综评,支持学习技能的评价,支持学习品质的评价,支持多元评价,将表现性评价融于学习过程,关注每一个学习个体。提高评价数据的及时性、精准性。技术支撑,让学科教学更加有效,让评价更加精准。
市学生德育中心副主任孙红指出挑战与机遇并存,使命和责任同在。《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在“立德树人”时代理念的号召下,基于真实的学生生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动态发展的学业评价,实现道德发展。
如何切实围绕学科素养目标,如何给予学生适切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探索核心素养视野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学业评价,是下一步要思考与不断践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