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单位
快乐30分 乐享30分 闵行区开展课后拓展活动研讨
为了全面落实市教委关于“快乐30分”拓展活动和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促进闵行区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由闵行区教育局、闵行区教育学院主办的“乐享30分,共育向未来”——闵行区‘快乐30分’拓展活动及课后服务工作现场研讨会”,于2019年6月12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举行。上海市教委基教处、闵行区教育局、教育学院相关领导专家和科室长、部门主任,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生教育处、吴泾镇教委等领导和专家,近150名本区“快乐30分”拓展活动试点校和公办学校课程负责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在签到迎宾和活动体验环节,来自学校五大领域的9门课后小课堂面向来宾开放。来宾们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体验币体验做口红、装饰松饼等动手类课程,或参与机器人走迷宫、赛车游戏等科技类课程;也可以在心理健康课程体验中,通过暖心回复学生来信为他们解决困惑来获得体验币。短短30分钟的外场体验,令老师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紫竹小学课后活动课程的丰富与多元。
在课程展示与观摩环节,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设计创意分类垃圾桶》《制作个性八音盒》《会听的耳朵》三节“快乐30分”的活动课。三节课都是以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真实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驱动任务,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和探究,呈现出学校对课后活动课程的范式建设和课后服务工作的价值取向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管理团队从“因何而为”“如何作为”“为之何如”三个方面汇报了学校“快乐30分”拓展活动以及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缘起、实施与成效。蒋方叶副校长介绍,学校将“快乐30分”和延时服务的活动小课堂建设纳入学校课程图谱建设,并通过教研制度以及评价创新予以保障,致力于把延长的在校时间(Schooling time)变成快乐的学习时间(Learning time),让学习真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放大课后服务工作的育人价值。一则小视频,则呈现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快乐30分”和课后延时服务的小课堂做出的中肯评价。从中可见,紫竹小学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中实现了供需平衡,也体现了家、校、社在此项工作的意义及价值上的认知统一。
这次别开生面的汇报中,还穿插了来自学校《魔法思维》课程学生们的分享。他们通过问卷、现场观察以及访谈等方式对本次活动进行数据采集,并用短短30分中时间进行了信息分析,提出课程改进建议。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出学校课程的理念:以“亲自然、展天性”的拓展实践活动,面向未来;用不断丰实的课程,让学生趣玩,慧学。张计蕾校长当场给活动参与中表现出色的学生颁发奖状和奖章,直观呈现学校在“快乐30分”和课后延时服务小课堂中建立的三维评价机制。
本次活动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创新灵动的课堂展示,与众不同的汇报方式等,都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赏。区教育学院两类课程研训员孟嬿娜从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课程结构完整清晰和课程实施有效创新三个方面肯定学校的课程建设。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刘中正用“精致、丰富、公平”六个字赞扬了学校“快乐30分”拓展活动及课后服务工作在核心价值追求上所作的努力,并指出闵行区在此项工作中“不停步、积小步、成大步”,从简单的延时服务到架构丰富的课程,再到关注学生指向未来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延时活动中同样实现“立德树人”。
闵行区教育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朱靖对活动表示高度的肯定,她指出学校“快乐30分”活动课堂、拓展、探究课程的品质对学生思维品质优化和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能有效助力,强调课程的建设会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希望各校能够进一步深入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做好“快乐30分”和课后延时服务的活动设计,形成常态长效的校本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