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站
开阔“研”界,“践”往知来 ——以评促建,以评促研,研究型课程教学评选成果展示活动在文来中学举行

2021年4月27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上海市文来中学承办的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探究型)课程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一等奖展示活动在上海市文来中学初中部举行。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等两百余人参加活动。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教研员姚军主持活动,并对评比主题进行解析;上海市文来中学校长致辞;上海市文来中学探究型课程团队以研讨课、主题报告的形式展示学校课程发展历程、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情况;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帆副教授作为评委代表参加活动,并发表感言。

“2020年中小学研究型课程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一等奖获得者曹乐炀老师与文来初中七年级孩子们一起向大家呈现了一节《无“的”不放矢——基于问卷调查的访谈提纲设计》的研讨课。教学以明暗两线展开。明线是“基于数据分析的话题发掘”,强调从证据入手,通过头脑风暴的过程,尝试找到访谈的切入点并细化方案。暗线是“从问题到话题”,从生命教育角度,如何基于问卷信息,找到适合十三四岁孩子与其家长进行亲子交流的一个话题。通过明线暗线相辅相成的方式,体现出探究活动过程的规范有序性,落实教学目标。

上海市文来中学校长柏彬致辞。柏彬回顾了文来初中开展探究型课程教学20年历程,归纳了文来探究型课程呈现出“课程设计校本化,教师团队专业化,学生选题个性化,成果形式多样化”的四化特点,在基于“探究型课程定义”和“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育人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探究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目标“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选择以“常态化项目学习”为抓手,呵护学生创新生长。
主题报告《开阔“研”界,“践”往知来——文来探究型课程建设探索》分三个篇章:学校课程发展部主任葛颖倩老师以《“顺势”的课程》为题向大家娓娓道来文来探究型课程20年探索历程及积累的一些经验做法;青年教师代表李想,以同校张艳琦老师制作的沙画视频为背景,与大家侃侃而谈《“后浪”的成长 》,文来探究型课程新手教师在校内、在区“带研人”联盟中成长的故事;最后曹乐炀老师谈《“问题”的课堂》,通过课例解析:探究型课程的特点是是什么?学生要在探究型课程中学到什么?教师要如何推进探究型课程的展开?

市教研员解析主题
“清晰合理的活动要求”是指:①目标设定清晰合理。主题探究活动设定的规则意识与关键技能目标应呈现与目标序列的逻辑关系,使目标设定清晰合理。②内容设置清晰合理。任务要横向关联相关年段的学力水平,难易度适切。③支架设计清晰合理。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行为规范指引、方法指导、评价引导,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不断自我评价、反思、调整、优化。

“规范有序的活动过程”是指:①活动有序,过程规范。活动的过程总体上应是低结构的,尽力让学生自主经历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恪守团队契约,过程科学严谨。②管理有效,指导有方。学生自主地经历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服务、管理的作用。
研究型课程作为承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功能性课程,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达成其功能,但相关课程内在建设、设计、实施的逻辑是殊途同归的。期待通过对本次教学评选活动的总结,找到问题,教研助推,使这一类课程的功能在学生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家感言
1.低结构的课堂教学,背后是强结构的设计,是教师对关键技能在学术层面的透彻理解,对技能深层思维的洞悉。教师动态调控进程,按需穿插必要的集中讲授,解决了全体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学生按需自行补足必须的知识能力,在做中学。
2.对问卷数据是量化逻辑,调查访谈是质性逻辑,不同的逻辑,诠释不同的意义,两者相结合,给学生的对于真实社会多元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体验,启发他们不断思考,自我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