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站
学院动态
- 综合要闻
- 闵行教育研究
- 《闵行教育》
- 学院简讯
- 政策文献
- 考察交流
- 闵行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
- 小学教学研究
- 初中教学研究
- 高中教学研究
- 综合教学研究
- 试题精选
- 教学案例
- 学前教学研究
- 教学进度
- 普教信息
- 教育科研
教研动态
- 学前研训活动
- 小学研训活动
- 初中研训活动
- 高中研训活动
- 综合研训
- 特殊教育
- 小学研训活动
教师培训
- 培训信息
- 骨干培养
- 国际教育
- 相关文件与资料
- 骨干培养
干部培训
- 干训动态
- 学员交流
德育研究
- 德育信息
- 心理辅导
- 家庭教育
- 班主任工作
- 青春期教育
- 卫生与健康
- 心理辅导
教育科研
- 课题管理
- 学术活动
- 成果推广
- 科研培训
- 重点项目
- 闵行教育研究
- 链接
- 资源
教育技术
- 学校调研
- 课题研究
- 教育培训
- 网络管理
- 影像技术
- 应用软件
- 课题研究
用技术延展课程更多可能 ——闵行区中学教师 STEM+PBL 项目学习(智能技术专场)培训在莘松中学举行
在“优化课程整体设计,突破技术教学瓶颈”的目标引领下,为降低教师的技术门槛,拓宽STEM+项目课程实施路径,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和上海市史坦默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协同组织下,闵行区中学教师 STEM+PBL 项目学习(智能技术专场)培训于2021年6月25、26日在莘松中学春申校区举行。两天内,来自各初高中不同学科的20多位教师运用《智慧校园》项目学习前沿的 AI 硬件设备,轻松解锁人脸识别、物体追踪、颜色识别、物体分类、物体识别、标签识别等功能,为日后带领学生开展更多的智慧学习和智能创造打基础。
第一天培训从人工智能的三次浪潮引入,从国家政策解读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两方面回顾了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情况,并带领老师们逐一体验了掌控板、掌控扩展板、套件设备、Mind+软件等使用方法。以“办公室智能门禁系统”为驱动任务,让老师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掌握“多角度学习人脸” “HuskyLens”模块、编写积木化程序、调试运行等。之后,任务升级:学习并跟踪一个有特定形状的物体(手势、玩偶等),难度提升,老师们一度陷入苦思,但探究的积极性依然很高,并又进阶探讨了二哈识图AI视觉传感器的其它功能以及在未来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天的培训则是以华为开发的苏州大学智慧校园为例介绍了智慧校园的定义、智慧表现。通过“云中苏大”的介绍视频,感受技术在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科研、智慧生活等方面的智慧应用。然后,通过“怦然心动”动态图案制作及“穿越火线”等小任务、小游戏,加强了老师们对Microbit主板及功能的认识与理解,并最终围绕“智慧校园”主题,分组尝试实现某种或多种人工智能运用。四组老师各自发挥创意,有的设计了配有装饰灯带、菜单电子屏、感光灯等的校园餐厅;有的设计了带有警示灯、警报声、震动幅度显示等功能的校园地震警报;有的主攻校园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有的则在建筑结构和外形上下足功夫……这些都为下学期开展《智慧校园》项目试点作了“预热”。
在培训的最后,首批STEM+AI First联盟各试点校相聚一堂,召开学期总结交流会:史坦默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的王雪华秘书长分析了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三门储备课程的地位、难度及关联,展望了Mind+软件与三款不同主板组合所能创造出的课程实施前景及学生智能运用可能性;袁洪睿老师对“智慧校园”项目应用场景、教具准备事项、授课方式、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各试点校教师依次介绍了这一学年所做的探索,分享经验、反思不足、对下学年教学做出提前规划;教研员马老师对大家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提炼与回应,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希望老师们可以继续优化课程整体设计,努力突破技术教学瓶颈,将人工智能教学五大理念(感知、表示与推理、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社会影响)有机融入课程,助力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提升,更从容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