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站
关注学习经历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闵行区初中生命科学教研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举行
2021年11月10日下午,主题为“关注学习经历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闵行区初中生命科学教研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举行,活动由南片组长郑红艳老师主持,闵行区教研员戴赟和全体初中生命科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华二附初杜娟老师带来了《染色体与基因》一课。杜老师基于真实情境,开展问题导向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达成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通过梳理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联,杜老师将课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的重新组织,将唐氏综合征作为课堂情境的主题,设置了3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核心问题串,将知识与生活情境融洽的关联起来,形成既能易于学生理解、也能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一个过程,完成从表观性状到基因本质的深度探究。有效的学生活动是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共设置了两个主要的学习活动,一个是阅读图文资料,利用绳子、超轻黏土制作的小球等材料制作DNA绕蛋白质的绳珠结构模型,一个是抽取卡片模拟性别决定的过程。活动形式兼具趣味性、科学性和启发性,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得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中达成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也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能有效落实教学内容。
然后,杜老师就这节课的设计进行了说课。她从整体化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两方面就自己的设计思路、修改完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感谢了磨课中区教研员戴赟老师、片组长郑红艳老师、及校备课组徐娟老师、刘雅清老师的辛苦指导和中肯建议,和大家分享了在磨课过程中学习到的几点改进:①模型制作可以深化概念,但模型要充分考虑其科学性与形象性;②基于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来进行整体化教学设计。
接着,各片组的生命科学老师进行了分组研讨,整个研讨氛围热烈愉快。随后各组代表分别分享了小组老师们的想法和建议。老师们肯定了本节课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整体化教学设计的合理和有效性,对于新颖的教学活动也兴趣浓厚,提出了改进的几点想法。最后教研员戴赟老师进行了总结点评,戴老师从理论上向大家解释了教学中模型使用的几点原则,使大家更加明确如何使用教学模型,也从教学基本要求、学情等方面阐述了本节课在设计和教学中老师们需要明确的方向。
结合新中考改革增设的跨学科案例分析题的评价标准,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导向的探究式、体验式等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倡导能力导向的生命科学课堂。我们期待在初中生命科学课堂中有更多老师们的创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