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站

学院动态
综合要闻
闵行教育研究
《闵行教育》
学院简讯
政策文献
考察交流
综合研究
小学教学研究
初中教学研究
高中教学研究
综合教学研究
试题精选
教学案例
学前教学研究
教学进度
普教信息
教育科研
教研动态
学前研训活动
小学研训活动
初中研训活动
高中研训活动
综合研训
特殊教育
教师培训
培训信息
骨干培养
国际教育
相关文件与资料
干部培训
干训动态
学员交流
德育研究
德育信息
心理辅导
家庭教育
班主任工作
青春期教育
卫生与健康
教育科研
课题管理
学术活动
成果推广
科研培训
重点项目
闵行教育研究
链接
资源
教育技术
学校调研
课题研究
教育培训
网络管理
影像技术
应用软件

集智共创智慧校园 —— 记《智慧校园-感知篇》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 : 2022-02-25   作者(来源): 马丽敏   阅读 : 990

2022224下午闵行区STEM+课程《智慧校园-感知篇》集体备课活动在线上举行。活动由闵行区教育学院中学两类课程教研员马丽敏老师主持,面向项目试点教师、智能研修坊成员以及对此类课程感兴趣的教师开放。

1645790907295.jpg 

首先,马老师对上学期《智慧校园》课程实施情况做了简要回顾和反思。根据学校基础和意愿,上学期共有12所学校试点《智慧校园-感应篇》项目(高中4所,初中8所)。为了帮助教师克服技术难点、把握教学重难点,学院还依托梅陇中学“为乐”机器人社团及STEM+研究中心等专业力量,伴随成立了“智能创造研修坊”,研修坊的技术培训和案例分享也在随后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校教师依托课程资源与支架,“学以致用”,教学各具特色,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经历了多个小项目的动手实践,但尚未来得及形成原创且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智慧校园创新作品,而这会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成果目标;另一方面,如何让评价方式与方法更紧贴课程培育目标,检验人工智能素养培育成效,也是本学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1645790924920.jpg

随后,STEM+研究中心袁洪睿老师介绍了本学期的课程目标:课程基础模式+老师专长+学生能力=学生和作品的走向,故而我们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借用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作比,不同的“输入”和“处理”方式就会导致不同的“输出”,鼓励教师基于校本智慧实施。

1645790965730.jpg 1645790987225.jpg

袁老师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感知篇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逻辑关系;以“口罩识别”为案例,说明如何运用二哈固件开展人脸识别与物体分类;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好测试记录表,做好过程性记录,这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最后,探讨了评价方式,参考“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框架”从“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工智能参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项目所需软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五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划分为知道、做到、创建三个层次。

集体备课之后,与会老师纷纷留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想法,并自发认领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场景应用项目,集众智慧公同研发创新实践版块的案例,为教育教学积累更多素材。

 



撰稿 :  康城学校-孙士芹
摄影 :  康城学校-孙士芹
编辑 :  马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