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该量表有教师问卷和父母问卷两种问卷。通过教师和父母对儿童在校和在家行为分别进行评定,内容包括一般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两方面。问卷将行为问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a)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b)经常不听管教;(c)时常说谎;(d)欺负别的孩子;(e)偷东西。问卷将这类问题称为“A行为”(Antisocial Behavour,即违纪行为或称反社会行为)。第二类包括(a)肚子疼和呕吐;(b)经常烦恼,对许多事情都烦;(c)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d)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e)睡眠障碍。问卷把这类问题称为“N行为”(Neurotic Behaviour,即神经症行为)。
适用范围:
(1)适用于学龄儿童的年龄范围;
(2)适用区别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3)适用于区别儿童有无精神障碍。
结果评定:两种问卷评分均分为三级:从来没有这种情况;指有时有,或每周不到一次,或症状轻微;症状严重或经常出现,或至少每周一次,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总分的最高分为62分,教师问卷总分的最高分为52分。根据原量表及我国试测情况,父母问卷以13分为临界值,教师问卷以9分为临界值。凡等于或大于此者,被评为有行为问题。有行为问题者,如“A行为”总分大于“N行为”总分,则归为“A行为”;反之,则归为“N行为”;评分相等者则为“M行为”(即混合性行为)。
应用评价:
1. 可靠性检验:83名儿童的母亲在相隔两个月的时间前后作两次检验(第一次作后告诉他们两个月后再作)。两次相关系数是0.74。
2. 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检验:与35个儿童的父亲和母亲分别交谈。父母间的一致性为0.64。
3. 该量表在国际上已被广泛使用,得到普遍认可,张维熙等对“问卷”进行测试,灵敏度82.3%,特异性为98.2%,总效度为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