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下午,为了阶段性总结闵行区参加市级医教结合项目“高焦虑、高抑郁风险学生的筛查和干预“的前期经验,为下一阶段干预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医教结合实验校研讨会在莘松中学水清路校区图书馆举行。上海市教科院吴增强教授、王婷婷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高鸿云教授,四所实验学校的校长参加了本次研讨,德研中心全体德研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议由闵行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贾永春主任主持。
研讨会开始,教育学院闵行区负责医教结合项目的陈滢老师,向参加研讨活动的人员汇报了前期调研和筛查的情况,对于高焦虑和高抑郁的检出率,陈老师从近3年上海市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情况、2014年上海市的相关调研数据对比分析角度,客观分析了本次的筛查结果。对于一些结果进行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和解释。随后四所实验学校的心理教师和校长进行了基于本校的情况分析汇报和互动焦虑。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学校施洪亮校长代表参加本项目的集团化学校对于这个项目给与学校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认为高焦虑高抑郁学生是近几年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需要医教结合项目这样的专业团队的支持,如果医疗资源能进一步下沉到学校,会更好地促进学校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中学黄超群校长指出对于附中这样生源多元的学校来讲,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防,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在学校中进一步发挥同伴的影响,对教师和家长专业性指导尤其重要。莘松中学张忆校长表示,作为一所3600名在校学生大体量的学校,学生的安全尤其需要关注,针对调研数据的科学性和可参考性指导需要后续落实,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也刻不容缓。创设一些生动的校园活动,给教师、家长、学生情绪纾解的渠道,从而降低高焦虑和高抑郁的发生。
专家点评环节中,吴增强教授指出预防性干预可以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需要在学校心理服务中重点强调。形成整体干预的更加规范性流程,需要学校的进一步积极探索,在操作中形成智慧,形成互助的关系。区域、学校、专家等提供专业支撑,最终构建完善的机制。高鸿云教授谈到,本次实验校筛查数据和2003年的上海市大样本筛查数据差别不大,从侧面看到目前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接受度提高。对于筛查,我们应该尊重伦理性和科学性,为干预提高更准确的靶向,用好这些信度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干预方案需要本土化完善。
最后,闵行区教育局王维刚副局长做了总结性讲话,在近年来人大政协提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提案逐年增加,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对于心理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如何协调卫健委等多部门协作将医教结合进一步落实和拓展是今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通过实验校的先行探索,为区域学校提供宝贵经验和科学的范式。
项目的干预阶段将于近期完善方案后进行实施,形成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干预方案和流程,将为区域开展医教结合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范本,加强预防环节,将心理危机干预预防前置,促进区域学生身心发展。
闵行区教育学院
202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