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下午,闵行区初中组心理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在莘松中学(春申校区)举办。本次研讨活动由心理学科带头人罗阳中学张静老师主持,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闵行区初中组心理教师参加公开课现场研讨观摩及评课活动,其他教师在线同步收看直播课程并进行评课。全区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心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探讨活动。
首先,教师们通过线上线下观摩了来自莘松中学的徐柏露老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的邹夏老师分别执教了心理公开课:《交友“雷区”》、《我的性别姜饼人》。
莘松中学徐柏露老师开设的《交友“雷区”》,课程聚焦于初中阶段的同伴交往界线主题,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导入和个人小组交友“雷区”的呈现,帮助学生澄清在交往中所需要避免的“雷区”,有助于优化人际关系。另外,通过扫一扫“雷区”等活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整节课教学设计结构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富有创新,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
闵行晶城中学的邹夏老师的课则关注青少年的性别角色的问题,开设了《我的性别姜饼人》,帮助学生认识男生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以及共同拥有优秀的特质,引导学生在悦纳自己性别角色特点的同时,也要向异性学习优秀特质。两位教师的课程主题聚焦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话题——同伴交往和性别角色认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生的课堂讨论深入,碰撞出许多的思维火花。
在研讨环节,两位教师简单的说课。随后,观课的老师们进行深入研讨,大家充分肯定了两位年轻教师老师的尝试和探索,两节课的主题新颖、课堂形式有新意、老师与学生互动热烈。同时大家对于课堂活动的设置,生成性资源的把握,课堂语言的锤炼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性意见。教研员陈滢老师最后做了总结和点评: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开课前的反复磨课和修改的决心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也感谢了中心组教师对于新教师的集中指导,同时鼓励大家在人际交往主题上可以聚焦更细致的指导,比如对于社交害羞学生的个性化小组式的引导。性别角色认同的主题关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发展双性化的趋势,进行有意识指导学生的性别认同和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公开课研讨活动在热烈温暖的气氛中结束。
闵行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
2021年11月25日